聖地牙哥 (Santiago)是智利的首都,也是南美洲排名前五大的城市,經濟發展、城市建設、人民素養等等都是智利之首。
相較於其他五個我去過的南美首都(波哥大、基多、利馬、拉巴斯、蒙德維的亞)來說,聖地牙哥是最有國際大城市風範的。
聖地牙哥的市容
城市裡,高樓林立中夾雜著些雄偉的殖民式建築,建設良好且寬廣的道路,交通繁忙卻有序,城市內有公園、河流,環境舒適。
這裡有方便的地鐵系統,乾淨又安全,搭上地鐵好像瞬間回到了台北一樣。而且,聖地牙哥擁有很棒的風景,東側是長長的山脈,不知道夏天長什麼樣子,但冬天可是都被雪覆蓋了。
▼ 那些保存良好的殖民式大建築多半是公家機構,學校、圖書館、國家銀行等等。街道上的車輛和行人都很多,但是人民守法,非常有秩序。
▼ 聖地牙哥的大教堂,旁邊就是棟現代的高樓,看起來好像也不奇怪。
▼ 舊城區內騎馬的警察和這些幾百年的老房子很配,他們騎的是高大的歐洲馬,好有威嚴。
▼ 走在城市中,只要方向對了,時不時就能在樓房建築之間看到雪山,傍晚時分都被夕陽染成橘色的了。
大城市聚集著各種各樣的人,特別多元化。
我住的青年旅館在一個hipster的區,到處都能看到街頭藝術,房子的外牆畫上了很酷的壁畫,並沒有髒亂的感覺,反而看起來很有活力。這裡有很多新潮的餐廳和酒吧,白天街道冷清無人,一到晚上就活了起來,變得十分熱鬧,但也不至於太吵雜,很適合年輕人。
▼ 青年旅館附近的房子,十分多彩。
▼ 畫滿壁畫的街道白天看很有意思,晚上燈光灰暗,獨自走過總感覺需要加快腳步。
外賣文化給聖地牙哥添了些有趣的色彩。
在台灣的餐飲外送服務還不算很流行時,南美的大城市都已經可以見到滿街跑的外送員了,不同的是,這裡沒有人騎機車,全是騎著腳踏車,他們輕巧飛快地穿梭在小街小巷裡,比汽車都快,像是某種特務一樣,聽說很多年輕人在做專職的外送員,大概收入不錯,還可以順便運動健身,一舉兩得。
▼ 外送員的正方體背袋和腳踏車比起來大的有點誇張,看了都覺得他們會因為不平衡而跌倒。
▼ 百貨公司前的空地聚集了很多外送員,他們在一起休息聊天,這個景象很有趣。
惱人的簽證問題
為了辦簽證,我去了趟聖地牙哥的阿根廷大使館,簽證費要250美金就算了,要準備的文件又多又複雜,送件的時間還得預約,如果通過了,又要再約去面試,整個過程可能要花掉三個星期的時間,而在聖地牙哥辦巴西的簽證也是十分困難,我被簽證搞得走投無路。
考慮了很久,我最後放棄了去阿根廷的計畫,決定直接飛去烏拉圭,在那裡辦巴西的簽證,然後可以直接搭巴士去聖保羅找朋友。上網一查才發現我去烏拉圭也要簽證,那被誇得像寶一樣的中華民國護照在這裡好無用啊!還好烏拉圭的簽證比較容易辦,只要幾樣簡單的文件,一個早上就解決了。
聖地牙哥城市中有一個很大的公園,應該更像是一座森林小山。
辦完簽證回程時經過這個公園,想順便去看看,看了地圖才發現真正的入口在另一側,因為公園真的太大了,繞過去還得走很長的一段路,所以決定試試我在這一側發現的一條小徑,說不定可以通到頂端,與公園裡真正的路連接。
由於小徑太彎曲,我走進雜草樹叢中,直線往上爬,原本以為會再遇到小徑,殊不知就這樣迷路了,不過這畢竟是一個城市裡的小山丘,不是什麼野外深山,所以我也不太擔心,不管怎樣往上爬就對了,我像是在冒險一樣,穿過草叢樹林,最後,還真的出到了一條大馬路上。
公園裡建了條不錯的車道,旁邊還有寬大的人行道,一路上,看到很多來運動的人,慢跑的、騎單車的,感覺有點像紐約的中央公園。
人行道旁厚厚的水泥擋牆缺了一塊,下面看起來是有個小徑,但不像是給人走的,陡峭的下坡,凹凸不平的泥土地,還有許多樹木擋在其中,旁邊立的標示牌上寫著難度級數和注意事項,原來,是一條越野單車的路線。我正好看到一個全副武裝的單車騎士衝了下去,是有點可怕,但好像也很刺激。整條路上有好幾條越野單車的路線,也許是這個公園的一個特點。
大路走到底,是公園的一個主要景點,Cerro San Cristobal是聖地牙哥的第二高點,上面立了一座很大的聖母像,還有個小教堂,有樓梯可以上去,但信仰天主教的拉丁人通常選擇沿著苦路十四站的斜坡往上爬。
上下山的纜車就是在這裡搭乘,回程時,因為時間不早了,我就坐纜車下去,才發現纜車乘車點離青年旅館只有兩條街的距離,幾步路就到了。其實,我看到的建議都是搭這個纜車,很少人走路上來,應該沒有人像我一樣從樹林中冒險爬上來。
▼ 大路上,有個專門觀賞山脈的觀景台,能看到那些積著雪的山頂,非常壯觀,大城市空氣不好,城市和山脈被霧分隔了,形成這個特別的景象。
▼ Cerro San Cristobal上的聖母像和小教堂。
我一向認為大城市很無趣,亞洲的、歐洲的、北美洲的、南美洲的,全世界的大城市都長得差不多,聖地牙哥是有些很美的地方,但也沒有很特別,倒是人民親切冷漠適中,讓我感到很舒服。